2025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屏障的广州增城,正以创新实践诠释这一主题,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
生态修复:废弃矿坑的“复绿生金”
增城北部派潭镇的森林海嬉水乐园,所在地原是深达70米的废弃矿坑。作为广州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案例,通过“生态修复+产业开发”模式,蜕变为集低空飞行、水上游乐与绿美景观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不仅恢复了矿坑的生态功能,还带动了经济收益和就业岗位,成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典范。增城以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契机,探索出矿山修复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广州经验”,让“伤疤”变“风景”,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注入新动能。
空间规划:拥有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在增城,全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04.98平方千米,依托东江北干流、增江、西福河三大江河流域,构建联通山水、贯穿城区、功能复合的“区域—组团—社区”三级生态廊道体系;整合优化大东坑次生林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增城白水寨地方级风景名胜区、广东太子兰溪地方级森林公园、增城湖心岛地方级湿地公园等10个自然保护地,建立具有岭南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增江画廊、荔湖公园、东湖公园、增塘水库等公园绿地的空间品质,完善“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四级公园体系,建设开放共享的蓝绿空间系统。
增江画廊(图源:任迪生摄)
绿色引擎:解锁山水间的“财富密码”
推动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构建多元化生态旅游产品体系,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大湾区都市生态产品品牌,提升生态产品溢价能力,如派潭镇邓村石屋古建筑群和佳松岭村云从家祠围屋,通过建筑保护、闲置盘活等方式,建成极具特色民宿,小楼镇邓山村由“空壳村”蜕变成美丽乡村,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大湾区都市生态产品品牌,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派潭邓村石屋(图源:美丽乡村摄影比赛 宋涛摄)
在增城,每一片湿地、每一棵古树、每一处矿坑的蜕变,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2025年世界地球日,让我们从增城的实践中汲取力量:守护地球并非遥不可及,它存在于科技创新的突破中、生态修复的坚韧里,更扎根于每个普通人的环保行动中。未来,增城将继续以“绿”为笔,绘就大湾区北部生态宜居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