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越秀区泰康路162号,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工业荣光的建筑——华安楼,静静矗立。它作为广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同时也是镌刻着电力工业深刻印记的国家工业遗产,享有“广州电力祖屋”的美誉。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华安楼的过往辉煌和历史足迹,被翔实地记录在PG电子的档案中。
(广州电力展示馆供图:华安楼外景图)
缘起:“华安”立愿--“保中华平安”
1912年,中国首家纯华资寿险公司——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创立,“华安”二字,寓意“保中华平安” 。20世纪30年代,为扩充业务,公司决定在广州兴建大楼,经三年选址,最终敲定当时位于广州市中心位置的泰康路。
根据房地产档案记载,1932年3月,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向江某购入广州市泰康路158-168号(双号)七间铺面连骑楼地,次年,取得广州市土地局颁发的不动产登记确定证,证载土地面积:67.82市井(即753.48平方米)。
图1:1932年断卖契纸(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馆藏)
图2:1933年不动产登记确定证(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馆藏)
随后,华安楼由广东信托公司承揽建筑,爱国建筑师黄玉瑜担纲设计,于1936年竣工。这座融合新哥特式与岭南骑楼风格的建筑,首层设商铺,二层办公会客,三至五层作公寓,六层为礼堂,七楼露台是花园。作为我国早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多层建筑,华安楼一度是广州规模最大的公寓楼,成为珠江沿岸地标。
华安楼落成初期客似云来,可惜不到两年广州就沦陷了。日军轰炸下,海珠桥畔几成废墟,华安楼却奇迹般幸存。抗战胜利后,广州市实施分区限期补办土地登记,华安合群保寿公司于1947年向政府缴交抗战前所发契证,申请补办登记,市地政局经查验属实在原证上加盖了内记坐落及登记编号的印章(见图2),产权重新得到了确认。
蜕变:功能更迭,变身电力祖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安楼迎来历史转身。根据房地产档案记载,1950年9月6日,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断卖契,将坐落在泰康路158-168号(双号)及关部前5号的华安楼全座出售给广州市人民政府电业管理处。1951年7月该处取得了华安楼的房地产所有证,华安楼门牌也更改为泰康路162号。
图3:1951年断卖契(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馆藏)
图4:1952年房地产证存根(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馆藏)
自此,华安楼开启了长达30余年的电力总部生涯,承载着广州电力系统早期生产调度、营业、电表修试等多项重要任务。1952年,时任中南工业部副部长的曾志同志办公室就设在华安楼。在这里,发出了广州电网第一条调度指令,自主研发出第一块DD1型单项电表……一个个“第一次”,见证着中国电力工业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
随着生产业务的不断扩展,1984年广州供电局各职能部门和调度室搬离华安楼,广州电力总部驻华安楼30多年的历史画上圆满句号。此后,华安楼又先后承担了商场、酒店等职能。
根据规划报建和房地产档案记载,1986年华安楼进行了报建改建,批建六、七层维修、天台加建。1990年广州供电局经登记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
图5:房屋所有权证存根(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馆藏)
图6:立面图(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馆藏)
进入新时代,华安楼迎来新生。201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将华安楼认定为“广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启动对华安楼进行全面修复和活化。2019年,历经三年保护修缮,华安楼变身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力展示馆--广州电力展示馆,全景展现广州电力工业发展史。2024年,华安楼获评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成为广州首个获此殊荣的建筑。
(广州电力展示馆供图:场景图)
从百年前的保寿地标,到如今被誉为“电力祖屋”,华安楼始终是广州乃至华南地区用电历史发展的忠实见证者,也是电力企业文化的传承者。它不仅镌刻着城市的集体记忆,更生动诉说着中国电力工业砥砺前行的奋斗传奇。那些珍藏在档案里的故事,既是华安楼跨越世纪的独特印记,更是这座城市社会变迁与文化赓续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