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PG电子官网为“广州起义纪念碑”核发国内第一本烈士纪念设施三维不动产权证。庄严的历史纪念碑,如今拥有了自己的三维“身份证”!这背后,离不开“测绘黑科技”的强力支撑。此次创新应用“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技术,实现厘米级精度三维实景建模,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从“二维平面”升级到“三维立体”。而这只是测绘科技“大显身手”的一个缩影,从城市地标的选址勘测、施工建设到形变监测,再到整个城市的规划与发展,测绘技术始终如影随形。
一、测绘:从古老工具到现代科技的飞跃
夏禹治水,采用“左准绳,右规矩”简易工具进行测距;公元前三世纪,埃拉托斯特尼用简单的几何原理测算地球周长;西晋时,裴秀提出“制图六体”,为中国古代地图测绘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十六世纪,墨卡托发明了沿用至今的地图投影法;十七世纪望远镜的发明与三角测量法的提出催生了经纬仪;十八世纪,康熙皇帝融合天文测量与三角测量,绘成中国首部实测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十九世纪高斯提出的高斯-克吕格投影,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地图制作、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量等,而今天的测绘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卫星遥感:通过卫星拍摄地球表面,获取大范围地理数据,为宏观规划提供“底图”。
(来源:新华社)
激光雷达:用激光扫描物体表面,快速、精准捕获建筑物、道路、地形等信息,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
无人机测绘:灵活、高效地对特定区域进行精细测量,获取详实数据。
(来源:自摄)
从传统的光学经纬仪到今天的移动测量系统,这些技术的进步,显著提升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它们共同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不可或缺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二、数字孪生:城市的“虚拟副本”
测绘技术正在突破传统的地理信息范畴,成为城市智慧治理的神经中枢。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构建的实景三维模型不仅能够精确还原每栋建筑的外观、高度、位置关系等,还能模拟真实世界的动态变化。这种被称为“数字孪生”的技术,正在重塑城市规划的方式。甚至连看不见的地下空间也“透明”了,通过融合地质雷达与BIM技术,整合地质勘探资料和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等数据,地下20米范围内的管线在三维模型里变得一目了然,从而为管线维护和城市安全管理提供有效规划指导。
三、面向未来的测绘新维度
测绘数据的价值远不止“画图”,它正深度融入城市精细化管理中。以二维地图、三维模型、BIM等数据为底板,汇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生命周期信息,构建起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整合了道路、地质、气象、人流等动态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这种多维数据融合能够展现出惊人潜力,如暴雨来临前3小时,系统能精准预测低洼路段积水情况,大大提升调度效率。
站在海心沙眺望两岸天际线,那些看似自然生长的城市轮廓,离不开测绘提供的精准数据,无形的数据悄然编织着城市发展的经纬线。当你使用手机地图精准导航,当暴雨天气收到贴心的积水预警……这些现代城市生活的舒适体验里,都流淌着测绘科技无声的力量。在永不完稿的城市画卷上,测绘科技始终是最专注、最忠实的记录与生长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