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

首页 > 工作动态
一区一策谱新韵,人民设计绘新篇
来源:城市设计处 发布时间:2025-07-10 11:23:34 浏览次数:-
  • 分享到

  广州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不断深化人民设计师工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推进工作矩阵,联动各区政府初步形成全市11区及空港委的镇街人民设计师“全覆盖”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各区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人民设计师工作路径,以“一区一策”的鲜活实践,让设计力量扎根基层、服务民生。

  越秀区:"双师联动" 矩阵激活城乡治理神经末梢

  越秀区创新构建“地区城市设计师 + 在地社区设计师”双师联动工作矩阵,形成宏观与微观协同的治理网络。地区城市设计师从全区发展目标出发,为 2-3 个街道提供改造提升战略指导;在地社区设计师则扎根街道,以“共同缔造”模式推动民生项目落地。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联动,已在社区小公园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等项目中显现成效,实现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的治理转型。

越秀区“双师联动工作机制

  荔湾区:“三级矩阵” 激活岭南特色城乡治理新动能

  荔湾区以 “越荔湾,越岭南” 为总目标,构建 “区级人民设计师办公室 + 10 个片区团队 + N 专业设计师” 的三级工作矩阵,将 22 个街道划分为 10 个片区,实现 “区级统筹、片区联动、专业协同”。组建包含规划、建筑、文保等专业的在地服务团队,每片区由 1 名首席设计师领衔,统筹 7 类项目形成滚动台账,重点打造岭南 + 商业、滨水、社区、历史街区四类特色空间,如聚龙湾商业步行街、荔湾湖永庆坊片区品质提升等项目。创新开展 “荔童参事有话说” 系列活动,通过儿童参与式设计、模拟听证会等形式强化公众参与,同步制作 “社区设计师讲述” 系列短片,在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广,以专业力量与公众智慧共绘岭南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的荔湾画卷。

荔湾区人民设计师工作模式图

  天河区:“小民生・大师作”点亮城市微空间

  天河区集结华工院、市规划院等 31 家设计单位超百名设计师,其中倪阳、冼建雄等大师级人物领衔参与。创新建立街道联络员机制与基层办公场所,确保设计力量深度融入社区。在金融城东区冷站、沙河街社区服务中心等试点项目中,推行“大师领衔设计 + 专业团队落地”模式,让高压电房变身艺术地标、老旧社区服务中心焕发新活力,诠释“以小见大”的城市更新智慧。

天河区人民设计师项目咨询会

  黄埔区:专业矩阵织密全流程服务网络

  黄埔区挂牌成立区级人民设计师办公室及17个街镇人民设计师工作室,实现 17 个街镇人民设计师全覆盖;组建包含规划、建筑、景观、市政等多专业的 235 人团队,引入华工设计院、新加坡 DP 事务所等国内外顶尖机构深度参与。建立 70 余个社区民生项目“全流程”台账,将工厂边角地改造为怡园小学精品公园,策划“美丽上学路”等“全龄友好”改造项目。同时结合“百千万工程”三年见成效”行动方案要求,搭建街镇与人民设计师沟通平台,目前已在6项“百千万工程”风貌提升项目中引入人民设计师参与设计,进一步推动设计力量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

黄埔区人民设计师授牌仪式

  花都区:“联审机制”把关绣出城乡新风貌

  花都区组建 132 人 “人民设计师” 队伍及 24 人专家库,实现 10 个镇街规划设计服务全覆盖。创新建立 “城市规划联席会 + 专家评审会” 并联审议机制,严格把控城市重点景观地段项目风貌,确保设计方案科学美观。其中,国际建筑大师张永和团队设计的塱头村 “春阳台” 艺文中心入选 2025 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集群街 2 号危房重建项目开创广东省业主自筹 800 万元拆危建新模式,房屋增值显著。花都区以 “绣花” 般的精细设计,推动城乡空间品质与民生福祉双提升,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花都样板。

“春阳台” 艺文中心入选 2025 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番禺区:全市首个区级工作室揭牌开启治理新实践

  番禺区挂牌成立全市首个区级人民设计师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平台整合规划、建筑、景观等领域专业技术资源,驻点55个典型村、服务16个镇街,为基层提供全链条规划技术支撑。先后有序推进沙湾“规家农园”、东环农业示范园等17个项目落地,通过“共享农园 + 美育活动”“闲置土地活化 + 可食用景观”等创新模式,将碎片化农用地转化为居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其中东环农业示范园向日葵花期成为市民打卡点。2025年,番禺区持续整合设计力量下沉,围绕大夫山森林公园打造绿美番禺项目库,分类梳理 12 宗示范项目,涵盖城市品质提升、乡村风貌优化等领域,推动 “百千万工程” 与城乡精细化治理深度融合,助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番禺区人民设计师工作室挂牌

  南沙区:湾区视野下的 "志愿服务 + 专业赋能" 双轮驱动

  南沙区将全区划分为 3 个片区,构建“专家组 + 服务团队 + 志愿者”的特色服务架构,吸引 18 位设计大师、37 名志愿设计师加入。2025 年修订工作方案,特别引入港澳设计师参与城乡规划,在大涌桥下公园等 10 个示范项目中融入岭南水乡特色与湾区设计理念。通过“社区事・街坊做”等 7 场公众参与活动,打造政府、专家、居民三方共商的“南沙样板”。

南沙大涌桥下公园设计效果图

  增城区:共建共治绘就“山水智谷”新图景

  增城区召开人民设计师工作会议,为各镇(街)人民设计师团队颁发聘书,聘请116 名设计师组成 13 个工作小组,为 13 个镇街提供从项目策划到实施的全链条服务,形成“专业指导+基层服务”模式。2025年增城区人民设计师以“蚂蚁视角”聚焦农房风貌整治、文旅驿站、社区文化设施等多个民生项目,在朱村街农房改造中推出多套建筑样板图供村民表决,既避免“千村一面”又保留乡土特色;在正果驿站项目中融合客家围屋造型与现代设计,通过人行天桥串联正果寺与老街,形成“一街一寺一驿站”的文旅综合体;在相江社区紧扣民生需求,利用防洪墙打造了增城历史文化墙,升级改造戏剧亭,打造了“邻里戏剧场”服务项目。

增城区为人民设计师颁发聘书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人民设计师工作矩阵为触媒,推动各区以“一地一策”的实践,让人民设计师成为连接城市发展与民生需求的纽带。这些扎根基层的设计力量,正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每个街区里弄 ——从社区微改造到乡村风貌提升,从空间功能重塑到文化记忆延续,他们用专业智慧激活城市 “神经末梢”,让老城市在更新中留住烟火气与生命力,更让人民群众在触手可及的城市变迁中,真切触摸到“规划为民”的温度与幸福。


扫码进入手机页面
世界杯官网买球平台 太阳城app 十大正规博彩平台推荐 网赌平台 威尼斯人博彩 博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