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才(等)委员:
您提出的《保护利用广州骑楼,拯救正在消失的城市文化名片》(第3089号)建议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6月26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市委宣传部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对骑楼建筑的法律保护的建议
(一)现状大部分历史风貌较好的骑楼建筑,达到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认定标准的,已分别认定为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保护性建筑,根据2014年2月1日起施行的《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和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还从法律层面保障了单位和个人通过捐赠、资助、投资、成立公益性组织等多种方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合法权益。
(二)2014年获省政府批准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40条骑楼街进行分级保护,对于一类骑楼街进行重点保护,对于二类骑楼街进行保护和逐步整治,并且明确了现状骑楼建筑、沿街新建筑、街道空间特质和街道环境等总体保护控制要求以及交通组织措施。
(三)2004年,我委(原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已将我市骑楼街纳入保护范围,通过制定规划控制导则,明确了骑楼街的保护要求,并提出了骑楼街保护与开发分类控制的指引。2012年,我委(原市规划局)针对市区现存骑楼街组织开展了一次全面、深入的普查,获取了全市骑楼建筑及街道的建筑质量、风格、色彩、层数、功能等基本信息,形成了GIS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完成了《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检讨》,提出了骑楼街分类保护:对广州市中心城区骑楼街路段分为核心保护段、风貌协调段、重点改造段、开发建设段、局部完善段5种类型。贯彻“从街到区、扩容提质”的思路,不仅保护骑楼的“一层皮”传统骑楼物质空间形态与界面,还将骑楼融入其所在的旧城进行综合性更新,对骑楼街所在地块提出开发指引。
(四)2017年,我委组织编制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骑楼街保护规划》明确道路交通服从骑楼街保护原则,协调名城保护与交通发展的矛盾,明确骑楼街的使用权人与管理主体。以全面摸查市区内的60条骑楼街、3000多栋现存传统骑楼建筑为基础,宏观层面梳理骑楼街空间体系,重新梳理骑楼街保护分类和保护策略,将骑楼街分类简化为核心保护、风貌协调、建设控制三级;中观层面制定骑楼街保护利用指引,划定骑楼街保护线和道路红线,制定传统骑楼街的保护内容和管理指引、新建骑楼街的规划管控指引;微观层面明确骑楼建筑精细化分类保护整治措施,细分为修缮、改善、整修、整治、改造五类。规划从中观和微观层面为骑楼街保护和利用提供法定依据与精细化指引。
二、关于加强对骑楼保护利用的宣传力度
(一)利用各类文艺形式宣传广州骑楼。由市委宣传部扶持创作的大型历史人文长卷《南国商都图》里有重要篇幅展示广州骑楼,承载着广州深厚沉实的历史脉络、魅力独特的文化性格,该长卷在全国巡展时广受好评。中宣部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音乐剧《西关小姐》,在舞美设计上运用了骑楼元素,向观众展示广州骑楼之美。
(二)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加强宣传广州骑楼。2016年央视元宵晚会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广州荔枝湾涌一带的骑楼,城市形象片《花开广州 盛放世界》、《听见花开》等都专门有篇幅展示广州骑楼风采。
(三)重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推广,将骑楼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元素纳入城市形象片、外宣品和采访线,并借助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举办契机,加大力度推广广州城市形象。将骑楼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元素纳入到《广州画册》、《广州明信片》等系列城市外宣品中,并通过外宣渠道放置在白云机场、广州图书馆、花园酒店、白云宾馆、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公共场所及五星级酒店客房,供全世界各地的来宾和游客免费取阅。同时,精心打造广州城市采访线,将北京路和荔枝湾等地的骑楼建筑纳入到城市采访示范点,重点优化,讲好骑楼建筑文化故事,供境内外媒体和来宾参观采访或考察。
三、关于骑楼的保护利用
(一)我委会同荔湾、越秀区政府积极推进并完成了多个骑楼街活化利用项目。2009年开始启动的《广州市荔枝湾及周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涉及2个历史文化街区、10处市级文物保护建筑,通过改造提升,如今的荔枝湾已经变身为具有历史怀旧氛围、倡导高品质生活的现代时尚休闲区。《广州民间金融街规划》注重保护和修复“骑楼街-内街-巷”的传统街巷体系,结合长堤大马路骑楼街的品质提升,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民间金融街,整合优化沿街功能业态,整合新旧城市空间,织补城市肌理,衔接传统空间与现代功能,形成岭南传统与时代特色共融的城市空间,恢复长堤地区的辉煌。市城市更新局2017年实施城市更新微改造项目,涉及骑楼街活化更新项目重点推进永庆片区、南华西社区、十三行周边等老城区微改造项目的实施。下一步,我委将结合你们的建议,积极会同市城市更新局做好将骑楼保护和城市更新改造有机结合的工作。
(二)我委一直致力于动员和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骑楼保护工作。通过与市国资委等部门的通力合作,目前已有多家国有企业积极参与骑楼等历史文化项目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例如:粤海集团结合地块开发积极推进侨商街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市城投集团下属的复建公司对中山路部分地段进行骑楼式开发。
(三)我委在其他日常工作中也十分重视骑楼保护工作。在控规编制过程中,若规划项目涉及现状骑楼街,会就该项目召开专家评审会,同步开展文化遗产普查和评审工作,并征求包括市文广新局在内的各相关单位意见,同时进行为期30天的规划公示,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复兴骑楼空间。以琶洲电商园区为例,该区域在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塑造时,充分考虑复兴岭南地区传统街道生活,回归人性尺度的骑楼空间,来激发地区商业活力,沿琶洲大街和琶洲南大街分布三种不同尺度的骑楼,通过绿化带、活动广场衔接,形成连续的骑楼系统,极大增加步行的舒适性及区内的景观连续性。
感谢您对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2018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