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伯欢(等)委员:
您在市第十三届政协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我市旧楼宇加装电梯工作》(第3097号)提案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财政局、市城市更新局、市政务办、市法制办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7月4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先行先试,勇于实践探索,扎实推进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民生工作。
(一)规划部门从2002年就开始受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项目。当时由于没有政策指引,基本是由房改单位统一来申报,且要求所有住户百分之百同意。
(二)2007年10月《物权法》正式出台,提出了“两个三分之二”的概念,规划部门以此为依据开始着手编写规划审批指引。市政府也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纳入了当时的“惠民六十六条”政策中。
(四)2008年底,省建设厅出台《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明确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业主人数及面积不再要求百分之百,可依据物权法,以两个“三分之二”为准。
(五)2012年7月,我市出台《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试行办法》,在全国率先提出“双三分之二”。
(六)2016年8月,我市出台《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办法》,9月配套出台技术规定文件《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技术规程》。
(七)2017年12月,荔湾区出台《荔湾区“百梯万人”旧楼宇加装电梯工作方案》,由区更新部门将该项工作纳入区更新改造年度实施计划统筹实施,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每台电梯10万元财政补贴,并在更新局成立了全市首家旧楼宇加装电梯服务中心。
(八)2018年1月,天河区出台《天河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方案》,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每台电梯10万元财政补贴。同时印发《天河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专项便民十三条》,设立了联合审批机制。从综合协调服务、报批报建、安全和质量监管三方面制定便民措施。
(九)2018年4月,越秀区出台《越秀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方案(2018-2010年)》,采取“1+1+18”的服务模式,由区政务中心(1)、电梯服务中心(1)、各街道(18)分别成立增设电梯咨询窗口。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每台电梯10万元财政补贴,并对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低收入等困难家庭,每台电梯给予最高补助5万元。
(十)2018年7月2日,黄埔区出台《黄埔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方案》,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每台电梯15万元财政补贴。
截至目前,全市审批加装电梯许可达3800多宗,惠及民众约10万余户,近40万人。此项工作在全国起步早、审批建设数量多、工作成效显著,尤其是2017年,在相关政策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全年度审批建设量达900多宗,较上一年度翻了一番。
二、我市积极推进加装电梯工作
(一)坚持党委政府统筹抓,建立健全组织保障
我市紧紧围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按照“市统筹指导、区具体落实、试点先行示范”的思路,市委市政府多次将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民生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政协提案建议、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工程扎实推进。
各区党委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由荔湾区委牵头主导,开展了“百梯万人党旗红”书记工程,调动“区-街-社区-网格-楼宇”五级党建力量,推动党建创新与基层治理相结合。越秀区委牵头主导,开展了“新时代越秀党建先锋行动”。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纳入“区—街—社区”三级书记项目,区政府将加装电梯工作纳入区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天河区印发《天河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专项便民十三条》,设立了联合审批机制。从综合协调服务、报批报建、安全和质量监管三方面制定便民措施,全面推动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二)坚持政策扶持创新抓,压缩优化审批流程
坚持依法治市的目标,着力破解难题,高效推进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一是注重制度创新。早在2012年7月,我市就研究出台了《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试行办法》,在全国率先提出经“双三分之二”同意既入规划许可门槛,破解了全体业主同意的过严条件。在此基础上,2016年重新修订并出台《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办法》,同年印发《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规程》,为旧楼加装电梯工作提供了更为简明的指引。2018年起,市城市更新局将旧楼加装电梯工作纳入《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优化提升类项目,予以重点推进,旧楼加装电梯进入“新时代”。二是注重技术创新。突破建筑间距难题,科学制定技术标准,推行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三是注重方法创新。国土规划部门勇于担当,试行取消用地审批环节,压缩加装电梯规划许可审批时限。各街道开设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开工信息录入窗口,实现居民办事便利化。四是各区加大资金补助。荔湾、越秀、天河由区财政拨付专项经费,明确一个梯口补助10万元,同时优化住房公积金和住房维修基金提取流程,加快民生实事工作推进。
(三)坚持多元参与合力抓,营造协商共治平台
坚持“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理念,按照“政府搭台,群众唱戏,专业参与,社区自治”的模式,形成公众参与、共同缔造机制。一是设立电梯办,成立加装电梯服务中心,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2018年1月,荔湾区成立了全国首家“旧楼宇加装电梯服务中心”,3月越秀区成立“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服务中心”,搭建“政府+企业+志愿者”“三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区城市更新、国土规划、财政等职能部门及多家电梯企业入驻中心,提供电梯加装从设计、报建到售后的全流程服务。引导高层、低层居民平等协调、和谐共处。越秀区采取“1+1+18”的服务模式,区电梯办(1)、区政务中心(1)、各街道(18)分别成立增设电梯咨询窗口,就群众关注业务问题和申报流程提供解答和指引。二是建立联合审批制度,天河区建立联合审批制度,结合幸福社区创建、老旧小区三年提升计划等专项工作,采用“一站式服务模式”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果。三是成立专业志愿者服务队,2018年3月,中共广州市直属机关工委、市国土规划委和市民政局共同向全市各界党组织发出《党建引领 共同缔造 品质建设——为打造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贡献力量倡议书》,引导各级党组织参与共同缔造,并成立9支专业志愿者服务队,结合各专业队伍特点,提供多样志愿服务。四是成立居民自治组织,结合片区(网格)化管理,由党员干部牵头、已成功加装电梯的退休居民担任志愿者,自发成立“加装电梯服务站”等自治组织,为本街道居民义务提供经验分享、业务咨询,通过“协调+服务”的方法推进工作。
(四)坚持宣传培训同步抓,提高服务品质效能
一是注重政策法规宣传,市、区规划部门编制了电梯宣传手册和宣传动画《加装电梯话你知》,大力开展加装电梯知识宣传,引导老城区居民依法、依规加装电梯;二是积极开展宣传培训进社区活动。市直机关工委、市国规委等在荔湾区逢源街道开展了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志愿者活动,将包括加装电梯宣传引入社区。天河区电梯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天河南街道党工委联合在天河南街道开展旧楼加装电梯“一站式服务送到家门口”的主题活动,推动成片连片电梯加装工作。越秀区由区电梯办、区国规局、电梯企业、志愿者团队开展“加装电梯进社区”系列活动,先后在多个街道为居民群众提供加装电梯方面业务咨询服务,讲解审批流程,解读政策法规,传授加装电梯成功经验,展示成功加装电梯方案。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统筹,落实责任,解决协同难问题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和改善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突出市统筹指导,成立加装电梯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统一政府各职能部门思想,加强联动,形成合力;二是强化组织实施,推动各区成立“电梯办”,加强对加装电梯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质量。
(二)深化改革,落实目标,解决审批难问题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要求,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继续简政放权。一是对老旧小区住宅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对具备条件加装电梯的4层及以上住宅进行核实并建立数据库,编制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一张图”;二是编制《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标准化图集》;编制区域成片加装电梯规划。明确加装电梯位置,指引电梯外观风貌,推进电梯加装速度;三是继续简政放权,选取条件成熟的小区作为试点,推行成片连片加装电梯,结合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尝试将加装电梯作为住宅附属设施,免于规划许可,探索实现加装电梯工作“服务到社区,群众只跑一次”的目标。
(三)创新机制,共同参与,解决协调难问题
以“党建引领、共同缔造”为抓手,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协调枢纽作用,由党员干部牵头,建立社区、网格、楼宇三级自治议事组织,统筹指导服务社区群众推进加装电梯工作;二是建立由街道、居委会、社区规划师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协商议事平台,以群众参与为核心,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提升社区居民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谋划广州特色的常态机制,结合片区(网格)化管理,由党员干部牵头,成立“电梯助建服务队”等自治组织,通过“协调+服务”的方法推进工作。
(四)注重宣传,加强培训,形成全社会合力
围绕审批服务工作下沉,加大对全社会的宣传发动。突出抓好基层社区组织、社区规划师、电梯企业的宣传培训,普及政策制度文件宣讲指引,形成社会广泛共识和示范效应,扫清政策推行障碍,努力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
感谢您对我市旧楼加装电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2018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