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玉(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广州传统中轴线建设的建议》(第20182003号)建议收悉,我委高度重视,及时与市城市更新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越秀区政府,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会办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与您在4月25日进行了座谈交流。您的建议围绕我市传统中轴线提升工作提出了具有借鉴性的工作思路,与我委近期开展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等工作不谋而合。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 广州传统中轴线范围概况及划定依据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了两条城市传统中轴线的范围,包括北起广东财政厅旧址,向南延伸经北京路至天字码头的古代中轴线,以及包含越秀山、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中央公园、起义路、海珠广场、珠江等历史资源的近代传统中轴线。
广州传统中轴线(近代)主要以起义路为载体,是广州历史城区的重要轴线。广州传统中轴线(近代)是从南越王赵佗建越王台、越王井,南汉时期建呼鸾道、游台,明代建观音阁、镇海楼开始,直到民国时期建设的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府合署大楼、海珠桥四个标志性建筑后,轴线基本形成。传统中轴线从越秀山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人大常委会大楼、市政府大楼、人民公园、海珠广场、海珠大桥,全长约5公里。
作为广州面积最大和最能体现“山、水、城”格局的历史文化街区,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是展示与延续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该片区的整体保护与利用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广州传统中轴线规划开展情况
广州传统中轴线的规划编制和建设长期纳入各类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一是组织编制了传统中轴线相关法定规划。包括《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文德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2016年12月,广州市政府正式批复了传统中轴线地区三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城市传统中轴线的保护奠定了基础,为中轴线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法定依据。
二是在《广州市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活化利用广州传统中轴线和历代古城中心的文化资源,深化国家级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集中展示广州历史风貌的工作部署。
三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越秀区组织编制了具有实操性的《广州市传统中轴线提升建设工作方案》,依托传统中轴线区域“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实现打造广州城市历史文化客厅的目标,助力广州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目标。工作方案在落实相关保护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亮招牌、提品质、疏交通、优空间、引产业五大发展策略,并根据五大发展策略提出了相关实施项目,指导传统中轴线提升工作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是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升建设传统中轴线的工作部署,我委近期统筹相关单位开展以盐运西及周边范围为主的传统中轴线地区详细设计及实施方案。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传统中轴线地区的历史文脉,提升街区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历史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创新力,以盐运西街为示范试点地区,推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与社区营造、更新实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目前正在进行方案深化。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以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推进传统中轴线整体复兴
我市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之一,试点期自2017年12 月开始,为期1年。本次试点工作思路是以试点项目带动全盘工作、以试点探索突破政策难题,将一系列试点项目作为推动传统中轴线整体提升的关键触媒,通过“党建引领-部门联动-专家支持-社会参与”的共同缔造模式创新中轴线提升路径,确保实施成效。针对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在土地管理、项目审批、消防安全等方面制定一揽子创新政策措施。
以“点—线—面”结合实现传统中轴线区域面貌的整体提升。越秀区计划在《广州市传统中轴线提升建设工作方案》的基础上,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点带面优化提升。谋划推进盐运西街区微改造、起义路优化提升、五仙观周边老旧小区微改造、圣心前广场及沿江路更新改造、海珠广场商贸金融总部集聚区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延伸拓展文物径、旅游标识系统,启动昌兴街、大小马站等历史文化街区的提升改造,形成重点项目为点,文物径、旅游标识系统为线,昌兴街、高第街等街区改造提升为面的“点—线—面”结合工作格局,实现传统中轴线区域面貌的整体提升。
(二)以商旅文融合发展带动传统中轴线活力提升
为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精神,深入贯彻市委关于“把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决策部署,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被列入《广州市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工作方案》项目重点功能区之一,充分利用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综合品牌优势,推动商旅文产业融合发展。
计划将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与周边的中山纪念堂、南越王宫博物馆、庐江书院岭南金融博物馆、万木草堂、六榕寺、光孝寺等连成一线,深入挖掘文化旅游内涵,带动传统中轴线(近代)等历史街区发展。
科学引领区内传统产业升级和综合效益提升,做好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功能置换中的“加减法”,通过适当减少并优化居住功能、植入并强化文化休闲功能、优化提升商业服务功能来实现城市功能的置换和更新;加快惠福路美食花街建设,以“广府美食”为定位,通过综合改造、招商运营,进一步引入广府美食高品质资源,将惠福路美食花街打造成为集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交流体验于一体的广府美食汇聚地、娱乐休闲理想地、饮食文化体验地。
实施“一街一策”“一街一品”,满足个性化和多样性发展需求。通过发掘区内众多的历史及文化元素,推动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打造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人文休闲旅游型商务区。
感谢您对我市传统中轴线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2018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