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片区规划,提升城市更新质量”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关于广纸片区规划情况
广纸片区位于海珠西部珠江后航道,该片区范围内旧厂、旧村、旧城混杂,大部分旧厂处于停厂状态,城中村分布零散,广纸宿舍生活区年代久,片区内路网不成体系、整体配套缺乏。
2013年11月,市政府启动广纸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在功能定位上,规划提出以“海珠西引擎、广佛活力港”为总体发展定位,以“广州文化产业集聚区、广佛滨水休闲生活港湾、珠三角西岸配套服务组团之一”为产业功能定位。在政府主导下,通过连片改造,统筹建设,引入商务办公、文化休闲等功能,推动片区功能升级,促进区域功能业态更新。
广纸片区规划经多次研究论证后,于2016年1月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广纸片区规划是通过片区规划来统筹旧厂、旧村、旧城用地的改造,并由市区联动主导实施,优化规划道路,加大规划配套设施密度,加强片区城市设计,重点打造核心岛和广纸商住区,体现片区工业文化特色和商业文化特色。
二、关于提案所提建议
(一)关于历史文化印记保留方面
在统一规划、连片改造的大思路下,广纸片区规划充分尊重片区的历史文化印记,做到该保则保。前期对广纸片区规划范围内的历史建筑线索进行了普查,明确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构)筑物共20处,其中包括优先推荐历史建筑线索共9处,推荐传统风貌建筑线索共11处。规划方案结合历史建筑普查情况进行开展,对推荐的历史建筑线索全部给予保留,并融入总体规划方案中,提出明确的控制保护要求,其中第一棉纺厂旧址一号车间等推荐历史建筑线索,已纳入2016年6月公布的广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控规方案对每个保护线索进行分析,将广纸片区内的工业遗产集中进行保护与利用,分别打造广纸文化公园、昌岗路油库遗址公园和广纸工人生活馆三处集中的工业遗产保护区,重点保护工业遗产的整体建构筑结构、工业设施和场地环境,对单体工业建筑进行功能更新及综合利用,结合工业构筑物和场地环境打造后工业景观公园,将历史建构筑物和周边的自然、人工环境要素统一进行规划设计,形成为公众服务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二)关于广纸片区改造模式方面
广纸片区规划编制过程中,曾对其改造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由于广纸片区现状旧村、旧生活区、旧村界线交错,如单独实施改造均难以实现片区的整体品质提升,独立用地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也将难以落地,地块开发无法实现最大价值。故广纸片区规划提出联合周边旧厂旧村片区实施“统一规划、连片改造”,由政府统一收储、统一整理土地,统筹安排开发建设,强调土地分期开发与配套设施同步建设。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等重点片区均按照成片连片的模式进行改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关于广纸生活区及部分现状道路保留方面
通过对广纸片区现状情况的分析研究,若保留现状广纸生活区,现状道路与规划路网无法完整衔接,多段规划道路无法实施,造成片区道路系统不完整。其次,现状主要交通道路断面(广纸路15米、广纸北一路9米、南箕路9米)受现状建筑限制难以大幅度拓宽,断面无法与规划道路对接,限制沿线通行能力,增加现状道路拥挤情况。
广纸片区规划在优化整体路网的基础上,提出分期实施措施。近期结合广纸厂区出让建设,优先建设涉及开发地块的规划干道南边路(南箕路至鹤洞大桥段),拓宽现状南泰路,确保片区建设实施的交通可支撑性。对来函提到的广纸路、南箕路,规划提出近期保留广纸生活区内所有道路,重点优化提升区内与工业大道联系和通行能力,远期结合广纸生活区改造重新修建规划路网,融入整体规划路网体系。
(四)关于允许企业自主改造方面
市更新局提出,各用地权属人可按照《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4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配套文件的通知》(穗府办[2015]56号)等政策规定,依据最新控规选择更新方式实施改造。但另一方面,根据城市更新“1+3”文件,片区中部分用地规划为商住用地,滨江用地是一江两岸三带的核心功能节点,这部分地区政策上也不支持地块自主改造。此外,考虑到广纸片区产权交错的现实、片区路网等系统性配套设施需要统筹建设的需求,建议在改造模式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可针对不同的地段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加快片区更新改造步伐。
三、下一步工作
提案中提出的广纸片区拆迁周期较长,近期交通条件较差等情况,均是广纸片区改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下阶段需通过市、区等多方合力。
可考虑由属地区政府,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组织该片区的城市更新策划方案,在策划方案中依据城市更新政策确定范围内各地块的改造方式,在不调整片区功能、开发规模、路网密度等情况下,通过对用地布局的适当优化,并结合分期开发计划,推动广纸片区的加快实施。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委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我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推动广纸片区的功能提升及开发工作。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2017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