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地下空间信息化智能管理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广州市地下空间管理基本情况
依据最新的《广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2015年修正本)中定义,地下空间指地表以下的空间,包括结建地下空间和单建地下空间,主要包括地下停车库、设备房、人防工程、地下商场等地下建筑,和地下管道、隧道、矿井等地下构筑物。目前,广州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已迈入大规模发展的新阶段,朝规模化、深层化、综合化、集约化方向迅速发展。但与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需求极不相符的是,地下空间信息存在家底不清,信息管理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缺乏数据动态更新等问题。为此,广州市政府及各相关市直部门围绕提升地下空间管理水平做了大量工作,包括:
(一)强化统筹,组织保障
广州市已充分意识到加强地下空间全局统筹管理的重要性,“十二五”伊始,市委常委会就提出了“广州市要加快完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围绕城市总体规划,加快组织编制地下空间规划,推进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规划协调统一”的要求。2012年2月,市国土规划委(原市规划局)即启动了《广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于2013年9月经市政府审批同意。全面统筹广州市地下空间布局和建设,为缓解城市发展矛盾,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发展,整合地下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打下了坚实基础。地下管线信息是地下空间信息的重要内容,2015年9月广州市针对地下管线管理,专门设立了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办公室(简称市管线办,设在市住建委),统筹负责全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市国土规划委、安监局、发改委、水务局、城管委等部门联手构建起高效协同、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2015年末,市政府在市住建委设立管线建设管理处,牵头推进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并设置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中心,加强地下管线信息管理。
市国土规划委按照国务院已批复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中,涉及“划定慎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四类地下空间开发控制分区,分类指导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发竖向划分为浅层(0至-15m)、中层(-15至-30m)和深层(-30m以下)进行控制,应优先安排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的规划要求,衔接、实施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强化新建地下空间应依据《总规》法定要求有序促进地下空间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避免出现违反《总规》的规划建设行为。
(二)建章立制,完善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下空间管理,由市国土部门编制,2011年11月21日市政府第13届15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广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61号)。该办法于2012年2月1日起施行,并于2015年9月30日进行修正,为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本市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有力依据。2012年12月,广州市正式实施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地下空间产权测绘技术规范》,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关于地下空间产权测绘的整套技术规范制度。2016年经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立项,我委开展广州市《地下空间测绘技术规程》编制工作,将为广州开展地下空间设施普查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
2015年起,为加强和规范地下管线管理,市政府将《广州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列为政府规章项目,由市住建委组织开展立法工作,通过立法规范管线的规划、建设、维护管理、档案移交、行政执法等工作,确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明确未经管线竣工测量,管线工程不得投入使用。目前《广州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已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相对人座谈会等,广泛听取了法律专家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建议,文稿已于2016年11月6日报市法制部门审查。同时,《广州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规定》、《广州市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管理规定》和《广州市地下管线数据共享技术标准》也正在制定中,将推动综合管线平台与各专业管线平台之间的共建共享,为完善现有地下空间规划建设许可及其规划验收程序,提高应急指挥水平打下基础。
2016年,我委编制了《广州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对各类专业管线进行综合,结合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合理确定电信、供水、排水、电力、燃气、供热等相关城市管线设施的总体布局,为地下管线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提供审批和协调的依据,以确保我市城市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利用和生命线工程的安全发展。
2016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市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工作,依托信息联动平台,构建各类空间规划协调机制,实现全市“一张图”管理。目前已将《广州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纳入14个专项规划之一,统筹推进相关工作。
(三)重点突破,强力推进
在地下管线方面,市管线办制定《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管理工作方案》,明确普查工作目标、组织机构、工作内容和操作流程,落实普查工作资金,细化任务分工和工作时限。市本级和各区统筹安排2.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管线普查,并安排9500万元用于给水、排水、燃气管线的隐患排查;2016年我市已全面实施地下管线普查,目前已完成第一期中心城区38009公里长度的所有地下管线普查;第二期普查工作面向外围城区,计划2017年6月全面完成。市国规委于2013年已牵头开展并完成了“广州市地下管线智能化工程”(一期)项目,已初步完成了广州市地下管线智能化管理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地下管线的三维可视化展示、规划管理智能化功能,得到了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及管线权属单位的肯定。
在地下空间设施方面,从2012年开始,广州市开展城市规划地下空间设施普查及测绘项目,全面开始了广州市的城市地下空间设施的普查与测绘工作,如针对珠江新城、体育中心周边范围内,包括地铁、下沉隧道、地下商场、地下综合管沟以及建筑物地下室等几乎所有类型的地下空间设施;截至2014年的全市范围内已建成地铁线路的车站、区间和附属设施等。到2016年底,已完成地下空间普查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地下空间建筑面积约为2000万平方米。2017年将开展104.20平方公里的地下空间设施普查,范围包括老芳村区、天河区内未普查部分、老黄埔区(不含长洲岛)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人防工程设施方面,2014年-2015年,广州市人防办完成了广州市人防基础数据专题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入库,建立了基础管理平台,并对体育西路、江南西公共人防工程和广州火车站作为试点区域建立地上、地下人防相关的三维模型,目前已经录入2323条结建人防工程数据。
二、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统筹协调,消除地下空间数据多头管理、信息孤岛情况。针对当前不同专业地下空间的建设、运营、监管单位不同,地下空间数据共享和应用还没有形成固定机制,地下空间权属单位申请规划验收、主动报送地下空间信息变化的积极性不高,管理难度大,且地下空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标准、内容、形式不统一,难以统筹管理和利用的客观情况,下一步将强化对于地下空间信息的统筹管理,由市国土规划委、市住建委等部门适时协调组建联席机构,并报市政府建立对各地下空间设施、地下空间信息、地下空间利用协调管理和信息汇集机制,实现信息的集中存储、统筹管理和充分共享。
(二)逐步建立地下空间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的强制机制,推进数据动态更新。地下空间信息的准确性和动态更新是地下空间科学管理的前提,其信息动态更新是加强管理的重中之重。从解决目前各种地下空间信息的归集管理尚未完成,建设、管理、使用单位在数据上未打通,在业务上未衔接,信息无法通过日常工作实现实时更新,难以发挥数据集成优势的问题出发,参考厦门等城市管理地下管线经验,由各地下空间相关主管部门向市政府请示建立集中更新保障制度,通过修改测绘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强力推进地下空间信息数据的生产和汇交,加强地下空间方面的规划批后监管,倒逼地下空间施工或主管单位申请地下空间的竣工测量、主动报送地下空间信息变化情况,最终实现规划、建设、行业主管部门之间合力推进地下空间信息动态更新。
(三)借脑接力,进一步探索优化地下空间信息组织管理模式。地下空间信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管理、建设、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现在已经有部分城市通过改革政府管理、利用先进技术开展了地下空间信息管理的实验实践工作,对广州市推进更为科学合理的地下空间信息管理工作具有积极借鉴作用。下一步将由市国土规划委、市住建委等就地下管线等地下空间信息管理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全市各相关部门和技术单位配合,组织对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对广州市强化地下空间信息统筹组织管理和利用相关工作开展建议和提供咨询意见。
感谢九三学社对我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