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秀文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广州城市骑楼文化的建议》收悉。你们的建议前瞻性和操作性强,对我市扎实推进骑楼文化保护和传承各项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我委表示赞同和感谢!经会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商务委员会、市城市更新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部门进行认真研究,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关于用分类保护骑楼的建议
(一)2004年,我委(原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已将我市骑楼街纳入保护范围,通过制定规划控制导则,明确了骑楼街的保护要求,并提出了骑楼街保护与开发分类控制的指引。
(二)2012年,我委(原市规划局)针对市区现存骑楼街组织开展了一次全面、深入的普查,获取了全市骑楼建筑及街道的建筑质量、风格、色彩、层数、功能等基本信息,形成了GIS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完成了《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检讨》,提出了骑楼街分类保护的新思路:对广州市中心城区骑楼街路段分为核心保护段、风貌协调段、重点改造段、开发建设段、局部完善段5种类型。
(三)2014年获省政府批准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40条骑楼街进行分级保护,对于一类骑楼街进行重点保护,对于二类骑楼街进行保护和逐步整治,并且明确了现状建筑的控制、沿街新建筑的控制、街道空间特质的控制、交通组织措施和街道环境控制等总体保护控制要求。
二、关于用整体兼顾、开发融合的思路保护骑楼
(一)《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检讨》针对不同类型骑楼街路段,提出了点状小规模更新、条状连通型更新、片区式更新等多种保护改造模式,贯彻“从街到区、扩容提质”的思路,不仅保护骑楼的“一层皮”传统骑楼物质空间形态与界面,还将骑楼融入其所在的旧城进行综合性更新,对骑楼街所在地块提出开发指引。在骑楼街城市功能布局方面,确定包括西关风情旅游片区、长堤金融商务片区、北京路商都文化片区、东华路创意文化片区、南华西滨水休闲和传统风貌观光片区等功能片区,并提出旅游开发指引。
(二)我委会同越秀区政府编制的《广州民间金融街规划》注重保护和修复“骑楼街-内街-巷”的传统街巷体系,结合长堤大马路、一德路两条商业骑楼街,整合优化沿街功能业态,形成金融、商务两条主题街道,整合新旧城市空间,织补城市肌理,衔接传统空间与现代功能,形成岭南传统与时代特色共融的城市空间,恢复长堤地区的辉煌。
(三)我委一直积极推进并完成了多个骑楼街活化利用项目。2009年开始启动的《广州市荔枝湾及周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涉及2个历史文化街区、10处市级文物保护建筑,通过改造提升,如今的荔枝湾已经变身为具有历史怀旧氛围、倡导高品质生活的现代时尚休闲区。广州民间金融街规划项目通过采用渐进式更新改造和局部新建相结合措施逐步引入民间金融、商务办公和文化旅游功能,为长堤地区的骑楼街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城市更新局正在制定2016年城市更新计划,涉及骑楼街活化更新项目今年将重点推进永庆片区、南华西社区、十三行周边等老城区微改造项目的实施。下一步,我委将结合你们的建议,积极会同市城市更新局做好将骑楼保护和城市更新改造有机结合的工作。
(四)我委一直致力于动员和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骑楼保护工作。通过与市国资委等部门的通力合作,目前已有多家国有企业积极参与骑楼等历史文化项目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例如:粤海集团结合地块开发积极推进侨商街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市城投集团下属的复建公司对中山路部分地段进行骑楼式开发。通过各方共同努力,2016年5月1日起施行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保障了单位和个人通过捐赠、资助、投资、成立公益性组织等多种方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合法权益。
(五)我委在其他日常工作中也十分重视骑楼保护工作。在控规编制过程中,若规划项目涉及现状骑楼街,会就该项目召开专家评审会,同步开展文化遗产普查和评审工作,并征求包括市文广新局在内的各相关单位意见,同时进行为期30天的规划公示,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复兴骑楼空间。以琶洲电商园区为例,该区域在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塑造时,充分考虑复兴岭南地区传统街道生活,回归人性尺度的骑楼空间,来激发地区商业活力,沿琶洲大街和琶洲南大街分布三种不同尺度的骑楼,通过绿化带、活动广场衔接,形成连续的骑楼系统,极大增加步行的舒适性及区内的景观连续性。
感谢各位委员对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2016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