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

首页 > PG电子 > 其它 > 建议提案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对广州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4046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6-06-22 00:54:55 浏览次数:-
  • 分享到

李明汉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保护利用“七星岗世界级古海岸遗址”的建议》收悉,经会同海珠区政府进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各位委员提出摸清我市古海蚀崖地貌地质遗迹“家底”的建议,对促进七星岗乃至全市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委十分赞成。七星岗古海蚀崖地貌地质遗迹位于新滘中路与华南快速干线交界处西北侧,南临石榴岗路,是世界上少数深入内陆的古海岸地貌之一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平面变化的重要证据。为做好海珠区七星岗古海蚀崖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海珠区政府与我委开展了大量工作。2012年12月、2014年1月,我委先后编制完成了《广州市海珠区七星岗海蚀崖地质遗迹点调查评价报告》及《广州市海珠区七星岗海蚀崖地貌地质遗迹保护方案》,对七星岗开展了详细调查,并部署了地质遗迹保护建设及周边景观整治工作。2015年7月17日,时任市长陈建华同志主持召开七星岗古海岸遗址保护专题会议,原则同意海珠区政府报送的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广州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公园规划面积4.1公顷,其中一期规划范围2.4公顷。自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海珠区政府积极协调广空后勤部、华南路桥公司及相关部门落实建设用地,并先行启动了公园一期保护建设(包括遗址保护和公园景观两部分)。目前,已基本完成遗址公园施工建设,计划6月份向社会公众开放。下一步,海珠区政府将结合各位委员的建议进一步完善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公园的保护建设方案,加快推进二期建设。

我市已列入《广州市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15~2025年)》古海蚀崖地貌地质遗迹有11处,主要分布于番禺区莲花山一带,其他包括南沙区十八罗汉山、增城区新塘倚岩寺(即“古海遗踪”)、海珠区赤岗塔和晓岗公园海蚀崖等,大部分位于在建或拟建公园内,基本得到有效保护。根据委员建议,我委已开展增城区新塘镇倚岩寺地质遗迹详查,下一步还将组织专家及相关技术人员在海珠区赤沙村、黄浦区南湾村、长洲岛等地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我市古海蚀崖地貌地质遗迹“家底”。

二、各位委员关于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和“中国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即委员建议中所提到的国家级自然遗址)的建议是对我市古海蚀崖地貌地质遗迹价值的充分肯定。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建立<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工作的通知》(建城〔2005〕56号)和《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中国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申报由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提出,由项目所在地的省建设厅对拟申报项目组织初审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省建设厅负责本行政区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的初审及保护监督工作。申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和“世界自然遗产”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化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三)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同时,根据《管理办法》第七条及《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我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应属于依法划定的省级及以上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要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原则上不适宜多个距离较远的独立景区“打包”申报。结合申报要求和我市现存古海蚀崖地貌地质遗迹现状,我委认为我市古海蚀崖地貌地质遗迹规模小、分布零散,其完整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一般,建议暂不开展相关申报工作,但仍将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地质遗迹保护。

三、我委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十分重视,经市政府审核同意,于2015年12月3日印发了《广州市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15~2025年)》。根据规划部署,下一步我委将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统一地质遗迹资源信息化规范标准,完善地质遗迹数据库;二是以前期地质遗迹调查工作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开展地质遗迹详细调查与评价工作,深化地质遗迹点调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宣传教育,大力传播地质遗迹科普知识信息,提高公众对地质遗迹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感谢各位委员对我市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专此函达。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2016年6月14日

扫码进入手机页面
新葡京博彩 沙巴体育 澳门银河网上赌场 网赌平台 足球外围平台 亚洲博彩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