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

首页 > PG电子 > 其它 > 建议提案
PG电子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3103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9-06-10 16:25:52 浏览次数:-
  • 分享到


周立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建设一批具有广州特色的乡愁驿站的建议》(第3103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4月26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基本情况

广州是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文化资源构建了广州古城风貌,承载了城市历史,是“记住乡愁”、建设“乡愁驿站”的重要载体。精心保护、合理利用好广州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乡愁驿站,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做好新时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抓全要素保护

以白云山、珠江和历史城区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地域空间框架,塑造“山、江、林、城、田、花、海”并存、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形成包括1个历史城区、26片历史文化街区、19片历史风貌区、7处名镇名村•、91处传统村落、3839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17处历史建筑、7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一大批传统风貌建筑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构建“市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6个层次清晰的保护体系。

(二)注重抓文化传承发展

一是推进海丝申遗。牵头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同23个联盟城市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展“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以“一个展览、一个备忘、一个演出”的方式开启广州与海丝沿线各地文化交流互鉴活动。

二是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色革命史迹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等为依托,开办“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核心价值。

三是振兴乡村文化。梳理《广州市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目录》,制定《广州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积极推动旅游文化特色村创建,目前已确定了60个旅游文化特色村创建单位。

四是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按照国家A级旅游区的标准,对越秀区新河浦和荔湾区荔枝湾涌、永庆坊、聚龙村等街区在增强旅游元素、凸显文化符号的运用、培育民宿新业态、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旅游品牌。针对民宿新业态迅猛发展的新情况,指导增城区派潭镇邓村对原有的祠堂、石屋,根据旅游需要经过修缮和活化利用,增加旅游配套设施,建成记住乡愁的石屋精品民宿。

(三)注重抓文化资源盘活

一是加强文物的修缮保护和开放利用。我市2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已全部或局部对外开放参观;在4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40处全部或局部对外开放。各区也积极探讨“政府主导”“政府托管+企业资金”、“政府统筹+专题博物馆”、“政府支持+社会力量”等多种方式,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用于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

二是加强历史建筑的多功能使用。在符合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发展文化展示、公共服务、创意设计、民宿客栈等功能,推出归觅、馨园、TIT、永庆坊等一批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精品项目。越秀区新河浦启明二马路5号发展前沿体育运动,把健康运动理念带入老街区;馨园的活化修缮充分展现岭南建筑元素,以特色民宿经营为载体,打造社区文化交流场所。

三是活化工业遗产唤醒城市记忆。在海珠区TIT创意园采取“产业转型、升级准入”模式,企业自主改造,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融合,带动时尚、创意、科技产业发展。

四是历史街区微改造促进老建筑展现新活力。在保护规划的基础上,由区政府组织实施主体,开展城市双修和城市设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确保保护规划落地实施,以“绣花”功夫,开展历史街区微改造,打造恩宁路永庆坊、荔枝湾涌、东濠涌、沙面等一批城市名片,挖掘、延续岭南文化特色,促进宜居宜业宜游。

五是文化步道串联历史遗存。市域层面以古驿道文化线路的修复为抓手,串联沿线传统村落,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老城区以挖掘“广州味道”的城市文化和记忆资源为抓手在文物资源集中区域策划了古广州年轮路、古水系路、珠水丝路、“一盅两件”美食路、工业拾遗路、西关寻踪路、专业街市井游路、红色文化步径、海丝体验步径等9条“最广州”文化步径,整合红色革命史迹、丝路商贸、市井生活等资源,打造一批“既能喝凉茶、又能叹咖啡”的优秀文化景点,彰显文脉特色,讲好广州故事。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市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作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的指示,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推进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放。促进文物、历史建筑最大限度向公众全面开放,推动有条件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管理使用的文化资源定期或部分对公众开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挥文化资源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

二是继续推进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以海丝申遗为抓手,积极组织开展海丝申遗牵头城市工作,大力宣传广州城市文化;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粤港澳大湾区有共同记忆和文化情感的历史遗产通过建立信息柱、展现历史场景等合理的形式予以活化展示,并将其与城市绿道有机串联,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今年重点打造珠江文化长廊,以珠江为纽带,挖掘珠江水系历史沿革中的文化资源,结合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彰显广州历史底蕴与文化特色。

三是继续推进街区微改造项目。继续推进圣心大教堂周边地区、恩宁路、盐运西等片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以“绣花”式微设计、微更新、微改造为基本理念,通过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强化片区特色、提升社区活力、改善人居环境、引入公众参与等方式,塑造最具广州特色的片区。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今年内完成恩宁路二期工程示范段建设,2022年前全面完成二期工程,并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的微改造项目中推广恩宁路经验,探索更多的合作模式,动员各方力量推进保护利用。

我市将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展示,以“绣花”功夫继续推进文物和名城保护利用相关工作,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得住乡愁,传承发扬岭南文化,打造广州“乡愁驿站”,让广州这座老城市焕发出新活力。

感谢您对我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PG游戏试玩

2019年5月8日


扫码进入手机页面
澳门银河网上赌场 十大网络赌博网站排行 皇冠博彩 澳门威尼斯人app 威尼斯人博彩 美高梅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