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

首页 > PG电子 > 专题专栏 > 世界地球日专题
广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
来源:触电新闻 发布时间:2022-05-05 20:08:50 浏览次数:-
  • 分享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广州市围绕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发展目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探索,深入研究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形成了构建生态空间保护格局、推动国土空间双碳发展、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等创新实践。

  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锚定生态空间保护格局

  广州地处珠三角的中部,九脉汇聚、三江汇流,拥有北部依山、中部沿江、南部滨海的山水城市格局,形成“山、水、城、田、海”的自然与城市格局。

  优化构建美丽国土空间格局。广州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根据国土开发与承载力相匹配要求,明确生态和农业空间不低于市域面积2/3,城镇建设空间不高于市域面积1/3,构建耕地护城、水网融城、森林进城、海洋亲城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文章配图

  广州市生态、农业、城镇空间规划示意图

  二、构筑通山达海的生态空间网络。整合9片重要生态片区、5000公里生态廊道、6个重要生态核心,构筑形成连山、通江、达海的网络型生态空间。建立健全具有岭南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管理。

  文章配图

  广州生态空间网络规划图

  以翠环打造环城生态带。丰富广州新时期生态产品供给,以翠环打造环城生态游憩带,结合总体城市设计维育自然格局与依山沿江滨海城市风貌,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亲近自然、就近游憩的生态空间。

  文章配图

  “翠环”规划示意图

  三、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从功能复合的城市空间、集约节约的土地利用、公交优先的绿色交通、节能低碳的绿色建筑、清洁高效的能源设施,自然为本的生态碳汇等六大维度,构建广州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并与联合国、世界银行开展国际前沿合作,体现广州作为特大城市在绿色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试点工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进行风廊划定、热环境管控分区等规划实践,制定城市降温规划指引,开展广州“酷城”行动,探索特大城市降温、控湿气候友好型技术。结合旧区更新、新区规划、生态空间保护建设,选取永庆坊二期、中新知识城、海珠湿地三个不同尺度、不同主题的示范项目,研究促进城市通风降温的技术方法与政策措施,推进城市绿色转型。

  文章配图

  广州可持续城市降温气候友好型技术工具包

  率先加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自愿陈述倡议。依托国土空间规划,对标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展评估,向联合国提交地方自愿陈述报告。建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展战略与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响应关系,重点围绕教育、水环境、产业创新与基础设施、城市和社区、陆地生物等目标,评估广州至2019年的可持续发展进展情况。广州地方自愿陈述报告已在联合国官网全文刊登,向全球展示中国城市推进公平、包容和开放的绿色发展理念。

  文章配图

  文章配图

  四、注重生物多样性维育,探索构建特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境体系

  广州多样的地貌、充足的雨热资源、优越自然禀赋为多种生物栖息繁衍和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广州针对特大城市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探索在密集城镇化地区构建生态通廊、保护大型生物栖息地的具体路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构建“一横两纵多支点”的水鸟生态廊道系统。加强红树林、沿海滩涂湿地的保护与营造,强化番禺、南沙地区湿地恢复,利用广州市内滨水地带的连通性与重要水系,形成广大的湿地连片生态系统,大力开展水鸟栖息地修复,缝合水鸟破碎生境斑块,将部分候鸟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和迁徙通道纳入到水鸟保护地中,提升迁徙“中转站”的湿地环境质量,提升和拓展迁徙水鸟的生存空间,为水鸟提供高质量生存环境,改善水鸟物种多样性功能。

  文章配图

  水鸟生态廊道规划图

  增设鱼道恢复鱼类洄游生态圈。针对珠江沿线,特别是流溪河流域和增江流域等鱼类丰富地区,进行闸坝改造增设鱼道,提供鱼类洄游的途径。重点对河海洄游、溯河洄游、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型鱼类进行鱼道增设,改变鱼类生境的片段化和破碎化的现状,构建完整的鱼类洄游路径。

  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推进海珠湿地生态修复。海珠湿地是我国特大城市中心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生态湿地,是广州在权衡超过万亿商业开发价值和生态保护之后,通过恢复抛荒果林建立起来的1100公顷城央湿地公园。近年来,海珠湿地通过疏通多条河涌,修复感潮河网,通过昆虫旅馆、草滩鸟岛等特色生境营造,恢复完整生态链。截至目前,湿地鸟类种数从72种增加到180种,昆虫种类从66种增加到539种,鱼类从36种增加到60种,获得了2016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奖)。

  文章配图

  海珠湿地

  广东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 丁栩


im电竞 雷火体育 皇冠体育 澳门博彩平台 BG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