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

首页 > PG电子 > 专题专栏 > 世界地球日专题
如何化解地质灾害隐患?广州有大招
来源:新快报 发布时间:2023-04-24 12:04:36 浏览次数:-
  • 分享到

  ■南沙区大角山海滨公园生态海堤改造及提升项目。

  ■在册地质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核查和防灾避险知识科普宣传专项行动。

  ■汛前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

  构建“普查+专项”体系,“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开展10个镇街1∶10000精细化调查工作

  今天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PG游戏试玩在地质灾害防治、自然资源调查、清洁低碳转型、海洋生态文明、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颇有成效。比如,该局开展全市10个镇街的1∶10000精细化调查工作,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和潜在致灾体的结构特征、失稳趋势、威胁范围和风险等级,细化地质灾害风险区。

  ■文图: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通讯员 穗规资宣

  关键词

  地质灾害防治

  开展10个镇街1∶10000精细化调查工作

  近些年,PG游戏试玩构建“普查+专项”调查评价体系,提升查灾水平。首先是着眼覆盖,抓全面普查。“十三五”以来,广州已完成全市11个区1∶50000地质灾害详查,建立了地质灾害详查数据。在此基础上,2021-2022年按照国家、省、市工作部署开展全市11个区1∶50000地质灾害风险普查(调查)和市级1∶100000地质灾害风险普查(调查),2022年已全面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和调查任务,涵盖全市11区1∶50000和市级1∶100000地质灾害风险普查调查任务。

  再者是精细排查,摸清底数。广州在全面完成全市1∶50000和1∶100000地质灾害风险普查、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全市10个镇街的1∶10000精细化调查工作,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和潜在致灾体的结构特征、失稳趋势、威胁范围和风险等级,细化地质灾害风险区,进一步查明地质构建以“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为主线的综合防治体系,实现精细化标靶预警,实现隐患点“监测兜底,能消尽消”、风险区“科学划分、有效管控”,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地质灾害风险。

  关键词

  自然资源调查

  创新构建“一次调查、两套成果”

  记者了解到,2022年,广州高质量完成了“三调”工作,市级汇总成果首个通过省级验收,查清了全市“五山一水一分田三分建设”的国土利用现状格局,形成了国土空间统一“底版”。

  按照“边调查边应用”原则,调查成果已应用于自然资源“双评价”和“三区三线”划定等工作中,有力支撑广州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先行先试任务。全市国土“三调”工作创新构建了“一次调查、两套成果”的广州模式,PG游戏试玩调查监测处被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授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该局还推动调查监测成果共享应用。国土调查数据(政务版)已在全市多规合一平台、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空间资源平台上共享,并已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耕地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得到应用。截至2022年底,国土调查数据在市多规合一平台被有效调用20661次,支撑了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同时,根据使用需求持续为相关部门、单位提供精准、高效、安全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服务,赋能广州高质量发展,例如为京港澳高速公路、增天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为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三线一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评估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清洁低碳转型

  引导紧凑集约空间格局,促进提效减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

  城镇空间上,广州引导紧凑集约的空间格局,促进提效减排。该局开展市民低碳绿色生活问卷跟踪调查,从家庭建筑用能、家庭交通出行、住宅所处建设环境等方面,分析近十年居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特征变化。调研样本显示,居民夏季平均用电量约冬季的2倍,通过城市可持续降温措施,将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夏季能耗。出行方面,过半家庭以汽油车出行为主,电动化程度有待提升,可接受的到公交地铁的最长步行时间为5-10分钟。

  该局推进建设轨道都市、混合街区,支撑市民绿色出行。应对广州大规模、高密度的人口流动,广州以TOD开发模式,推进轨道站点周边地区的一体化综合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其次是构建由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深度融合的公交系统,完善公交站点布局。塑造混合街区,促进土地混合利用和空间复合利用,以日常生活步行可达范围为尺度构建生活圈,提高设施布局的均衡性,以强吸引力、高便捷度的街区空间环境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关键词

  海洋生态文明

  启动建设省级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

  PG电子(市海洋局)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广州“美丽海洋”。该局深入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2022年完成番禺区海鸥岛红树林海岸升级改造与生态修复项目,修复海岸线3.91千米,营造红树林6.4公顷,修复红树林6.7公顷,是全市单个修复面积最大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强化了岸线生态安全,提升岸线防灾减灾能力。

  同时,该局启动了建设省级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开展南沙区大角山海滨公园生态海堤改造及提升项目。项目修复岸线长度1094米,营造红树林约4.15公顷,管护现有红树林7.3公顷。项目有效提升海岸线生态,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海岸带保护利用水平,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当地居民幸福感。

  该局还强化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储备,通过摸查南沙区海岸线生态现状,分析生态问题,经专家组科学评审,选定了三个储备修复项目,分别为南沙体育馆南侧蕉门水道北岸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南沙区横沥岛东部岸线生态修复项目、南沙区小虎岛西南侧海岸生态修复项目。

  下一步,该局将加强科学规划组织,逐步推进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整治修复海岸线、滨海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和岸线生态减灾功能,营造滩净湾美的海岸带环境,打造可供科普展示、观光游览的市民休闲亲水空间。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从化增城谋划推进89个“整治+”项目

  经了解,自从化国家级试点和增城省级试点获批以来,广州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功经验,高质量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用足用好各项试点支持政策,谋划推进89个“整治+”项目,其中从化占58个,增城占31个。

  从化坚持“小切口大示范”路径,优化农业、生态空间,腾挪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稳步推进鳌头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建设,通过融合“山水林田路村文产”等八大要素,拟实现近万亩农田连片规模化利用、盘活约百亩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治理约11公里河道,打造大湾区生态田园高质量发展区。PG电子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支持从化区出台《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等政策,探索通过村庄规划明确国有土地规划管控要求,通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管控乡村重点产业项目等。

  增城方面,今年2月,该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实施方案获省自然资源厅同意备案,目前正抓紧推进项目立项及申报地方政府专项资金方式支持项目建设等有关工作。

澳门博彩官网 澳门博彩官网 AG真人 十大足彩平台 im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