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土地收储和市场供给的有关情况
我委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应储尽储、连片储备”的工作部署,从城市发展战略高度加大土地收储力度,统筹好全市土地储备的规模和空间,重点推进功能片区、轨道交通站点枢纽综合体(含国铁、城铁、地铁)和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的土地收储工作,落实土地储备任务;统筹完成全年土地供应计划及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继续推进精准储备,集中投入储备资金,为引入主导产业和提升市政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供用地支持;加快落实《广州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和《市对区土地储备工作激励机制方案》,优化我市土地储备机制,形成市、区、镇(街)合力推进土地储备的工作格局。
(一)通过高水平计划策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018年,市土地开发中心着力加强计划规划的科学编制,一是围绕“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发展战略,按照“政府主导、成片储备、连片规划、完善配套、系统策划”的原则,科学编制《广州市2018年土地储备计划》,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方式谋划2018-2020年三年储备任务并分解到各区。二是组织编制世界大观等地块的征收储备实施方案,加快开展地铁沿线站点及车辆段周边土地储备策划工作,与市铁投集团就城际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土地收储形成工作合作机制,推动开展高快速路沿线土地储备工作。三是继续推进《广州市土地储备供应与“两规”协同策略与机制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按市本级在施储备项目轻重缓急,提出“两规”保障方案,落实土地出让、征地留用地、拆迁安置用地需求,并组织有关重点地块的控规修改。
(二)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完成土地收储任务。
集中优势资源,全面统筹推动市本级土地储备工作,一是重点推进国际金融城至黄埔临港经济区为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务区和琶洲南区的土地收储工作,为“一江两岸三带”战略落地做好用地保障;二是继续大力推进华工国际校区、白云新城5-8期、奥体西区、世界大观、嘉禾望岗、南站谢村、马沥居等重点区域和中铁物流、三滘立交、瑞宝路变压器厂、万力轮胎、安美旧厂等旧厂用地的土地储备;三是加快推进萝岗车辆段、白云湖车辆段、赤沙车辆段等地铁轨道交通沿线重点区域土地收储以及白云(棠溪)站综合体、镇龙综合体等国铁重要站点土地收储工作。
(三)优化土地供应方式,做好用地保障工作
统筹做好市辖区经营性用地出让工作,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为市级重点项目提供用地保障。一是提高对土地市场和房地产政策的预判能力,根据实际,合理制订出让计划,严格落实净地出让要求,科学把控推地节奏,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二是加快出让琶洲西区、金融城起步区、白云新城和旧厂地块;加快场站综合体项目供地。三是探索轨道场站综合体地块按空间范围进行分层供应、分层确权,试行地块出让范围从平面到三维空间转换。重点出让官湖车辆段、白云湖车辆段、镇龙车辆段等场站综合体用地。四是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除继续采取“限地价+竞配建+竞自持+摇号”方式、提高保证金缴交比例、严格审查购地自有资金等措施外,借鉴北京、上海“限房价、竞地价、竞自持”、“招标挂牌复合式出让”以及“限地价、竞房价”、现房销售等政策工具,根据市场情况和对出让宗地的预判组合使用,坚决防止出现区域性总价、土地或楼面单价新高等情况。
二、关于加大储备地块管理
近年来,我委以目标为导向,精准施策,从顶层设计上、规范建设上、深化管理上综合发力,多措并举,全面加大储备地块管理力度,打造我市储备用地管理品牌工程。
(一)完善储备用地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储备用地管理办法。在学习、探讨深圳等国内城市先进土地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现行储备用地管理的难点、风险点,全面梳理储备土地和房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制定并印发了《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存量储备土地管理办法(试行)》和《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安置房管理办法》,作为储备用地和房屋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市土地开发中心积极组织编制《广州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把土地临时利用、委托管理、应急处置等储备管理工作规范纳入其中。2018年1月17日,我市正式印发了《广州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明确了储备土地管理方式、围蔽方式、临时利用方式和审批程序等。《广州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出台,填补了多年来我市储备用地管理方面无本地法规依据的空白,为进一步提升储备用地管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是建立土地台账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储备用地和房屋的管理台账,及时跟新土地管理工作进展,搭建土地台账管理体系。
(二)瞄准管理风险,切断利益传播路径。
一是成立专门部门。市土地开发中心调配专业骨干力量,组建了储备用地管理部,统筹管理市征地办存量土地和房屋。
二是转变管理方式。市土地开发中心转变过去“以租代管”的粗放式管理方式,把存量土地管理作为土地储备供给侧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招募专业化管理队伍。根据工作任务需要,对存量土地实施24小时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同时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在现有专业管理团队的基础上,设立跨区域的应急分队,确保一方出现危机情况,多方支援,迅速控制、果断处置,将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目前专业化管理队伍已达到300人。
(三)创新土地管理手段。
一是深化围蔽巡查手段。以年度需求确定总工作量,按实际工程量进行结算的方式,大幅提升围蔽工作开展的速度。同时进一步深化人员管理的巡查方式,采取市本级巡查与属地街镇相结合、常规巡查与重大节日、安全整治开展的重点巡查相结合、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定期组织联合演练相结合,三管齐下,大幅提升土地巡查管理力度。
二是实现“人机技廉”四位一体监控。利用科学信息技术,整合无人机监测、视频监控、三维可视等手段,构建直观、可视、快速、高效的储备土地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无人机航拍巡查监控、空中测绘与航拍等手段,全面跟踪掌握地块管理情况,选取白云新城科技馆地块、琶洲地块等重点储备地块作为试点,建立视频远程监控系统。转变单一的人员看管的管理方式,实现向“人、机、技、廉”转变,做到“现场人员管控、围墙视频监控、空中巡查把控、三维立体遥控,廉洁风险防控”,逐步实现储备用地管理的专业化、精确化、可视化、规范化,通过提高管理手段信息化水平,为土地管理的防控装上“天眼”,为土地管理工作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