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

首页 > PG电子 > 专题专栏 > 全国土地日专题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多措并举 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来源:PG电子官网 发布时间:2019-06-27 08:13:46 浏览次数:-
  • 分享到

一、近年广州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广州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雨水充沛,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和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

近年来,我市按照“预防为主、防治并举、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严格落实国家、省工作部署,严格执行各项防灾制度,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严格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落实有关单位防灾主体责任,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制,围绕查灾、防灾、救灾、减灾四个重点,以建立健全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综合治理体系为核心,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二、广州市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举措和成效

(一)构建调查评价体系,提升查灾水平。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确定地灾灾害隐患点,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是着眼覆盖,抓全面调查。“十二五”期间,我市完成了全市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项目,基本查明了我市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发育特征及成因。“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完成1:5万广州地质灾害详查,建立地质灾害详查数据库。二是严格落实,抓安全评估。坚决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严格单独选址用地报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情况审核工作,大力推进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二)构建监测预警体系,提升防灾水平。加强群测群防和监测预警,及时撤离受威胁人员,是减免人员伤亡的关键所在。一是完善群测群防机制。我市2012年就已建立了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均落实群众监测员和防治应急负责人,并通过市、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外公布,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复查的“三查”制度,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巡查。目前全市重大隐患点由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统筹实施专业监测。二是完善预警预报机制。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自2011年起与市气象局建立信息共享、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每年汛期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指导受威胁群众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伤亡。三是完善日常监测机制。每年在汛期前、灾害天气期间,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监测和预防措施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遇到险情及时处置。

(三)构建应急处置体系,提升救灾水平。一是加强应急预案建设。我局修订印发了《广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统筹全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各区、镇街也相应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全市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已实现应急预案全覆盖,形成了点、镇、区、市四级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网络。二是提升应急反应能力。每年更新全局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严格执行汛期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根据机构改革后的职能调整,积极协调完善与应急管理部门突发地质灾害处置机制,市、区自然资源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建立了值班联络手册,在应急联动工作中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市地质调查院的地质勘查队伍技术优势,一旦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积极会同市应急管理局、属地政府开展应急调查,切实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撑。2019年3月入汛以来,全市未发生出现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三是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通过发放宣传材料、门户网站上开辟宣传专栏、在地铁公交播放地灾防治公益宣传片、举办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等多形式多层次积极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四)构建综合治理体系,提升减灾水平。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共同责任,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一是明确治理责任。按照《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和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的统一部署,按轻重缓急分级分步实施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自然资源部门加强对地灾防治工作的监管。二是保障治理资金。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开展重大地质灾害搬迁治理。三是实施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应急排险、勘查治理、搬迁避让等手段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01

2019.5.12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参加“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02

2019.5.24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邀请安全生产管理专家开展在建治理工程安全生产检查

03

2019.6.13市地调院冒雨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04

暴雨期间连夜逐户通知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群众

05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2026世界杯买球 皇冠体育 澳门网上博彩 十大足彩平台 雷火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