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迁飞通道 保障生态安全
为切实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近日,PG电子花都区分局(以下简称“花都区分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部门部署开展近期专项保护行动工作,会上传达学习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部门间联席会议精神,对花都区2025年上半年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监管工作进行全面讲评,部署下一阶段全区野生动植物专项执法整治工作,要求全区各镇街深刻认识当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全力维护生态平衡和公共卫生安全。
筑牢保护屏障,守护候鸟迁徙通道
作为候鸟迁飞路线的重要节点,花都区每年迎来大量候鸟停歇越冬,尤其是在11月至次年4月,湿地与森林中常见南迁的雁鸭、鸻鹬等鸟类在此修整补给;而春夏之际(每年4月-7月),部分留鸟与夏候鸟如鹭鸟、翠鸟则进入求偶繁殖期,为花都区生态增添活力。据2024年花都区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共记录到陆生野生动物302种(兽类37种,鸟类217种,爬行类35种,两栖类13种),其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3种如青头潜鸭等,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31种如白鹇、褐翅鸦鹃等。
为做好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花都区分局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一是强化重点区域管护,对花都湖湿地公园、王子山森林公园、水库周边等关键栖息地实施重点保护,加大巡护力度,严查破坏栖息环境行为。二是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联合森林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农贸市场、餐饮场所、网络平台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整治,2025年至今累计开展联合检查14次,办结涉野生动物行政案件1宗,严厉打击了候鸟等野生动物非法食用、交易和猎捕、违规养殖等行为,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完善动态监测机制,组织各镇街护林员加强野外巡护,实时掌握候鸟种群动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升保护效能,一旦发现挂网捕鸟等行为,及时上报和迅速制止。据统计,今年以来在全区发现挂网的主要是鱼塘(育苗阶段)、种植草莓、个别蔬果品种的农民存在防鸟的情况,清理挂网共计5宗,合计挂网长度约80米。
强化疫病防控,守护公共卫生安全
一是建立联防联控机制,花都区分局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动物检疫部门,在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养殖场等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疫病监测,重点防范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二是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充分利用“3月3日世界动植物日”“爱鸟周”节点,通过“进社区、进校园、进网络、进公园、进市场”等多渠道宣传,普及“不捕、不食、不买卖野生动物”理念,提升公众爱护、守护、防护意识。三是持续有效地开展野生动物应急救助工作,联动公安部门,第一时间响应陆生野生动物扰民事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控野生动物危害并开展收容救护。今年以来,共接报出动野生动物救助行动168次,救助野生动物108只(条),有效地保障了花都区广大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推动花都区野生保护动物地健康发展。
凝聚社会合力,构建共治格局
一方面,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积极组织观鸟爱好者、环保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巡护监测,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保护体系。另一方面,完善投诉举报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公众举报违法行为,扎实做好12345政府服务热线办理工作,有效化解公众、市民关于野生动植物类案件的纠纷和难题。截至目前,妥善解决了野生动植物类信访案件20宗。
花都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保护力度,完善长效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下一步,花都区分局将进一步加强跨区域协作,通过强化栖息地保护、加强疫病防控、推动社会共治等保护举措,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花都作出新的贡献。
图为鸟类栖息地巡查情况
图为日常巡查候鸟栖息
图为日常巡护候鸟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