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生态廊道规划建设情况
为凸显广州“山水之城”的生态本底特色,广州市国土规划委在延续着已有工作基础上不断完善深化,对“生态廊道、江心岛、海绵城市”等特色要素进行了相关规划研究。
自2000年广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了保护生态廊道、构建生态城市结构的战略,以“山、城、田、海”为特色,构筑大山大水为基底的山水城市格局,建设市域“三纵四横”的7大生态廊道,建立多层次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提出建设山水型生态城市的目标。我委一直致力于构建广州“蓝网绿脉一张图”,坚持生态廊道一张蓝图干到底,以水系为骨干开展完成《广州市生态廊道总体规划与生态廊道规划建设指引》、《广州都会区生态廊道总体规划与东部生态廊道概念规划》、《广州市都会区生态廊道控规整合规划》、《珠江江心岛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其中《广州都会区生态廊道总体规划与东部生态廊道概念规划》于2015年9月15日提交第二届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当年12月通过市政府审批。2016年在《广州都会区生态廊道总体规划与东部生态廊道概念规划》的基础上,我委组织编制了《广州市生态廊道总体规划与生态廊道规划建设指引》,在全市范围完善全市“区域-组团-社区”三级生态廊道体系,构建广州“三纵五横”生态网络结构。《规划》提出生态廊道规划建设七大策略、生态廊道规划建设指引,可作为全市生态廊道详细设计及建设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同时以新一轮总规编制试点改革为契机,我委将生态廊道总体要求纳入广州市2017-2035总体规划成果,在总体规划层面构建起生态廊道三级体系,建立以生态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为基本生态安全保障,生态廊道网络为城乡生产、生活空间本底的广州生态空间格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
目前广州生态廊道体系及建设要求已纳入《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6-2020年)》等重要政策文件,成为广州新时期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抓手。按照政策文件的要求,我委指导天河、番禺、海珠、黄埔、荔湾、白云等区积极开展各区生态廊道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2017年天河区、番禺区、黄埔区、海珠区等涉及东部生态廊道的四个区均已完成各区的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一批包括公园建设、河涌整治、旧村更新、农地恢复等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库;白云区组织编制并完成了《都会区(白云区)生态廊道控规整合成果》,有效指导白云区生态廊道部分区段的控规调整工作;花都区组织编制完成了《花都区巴江河——一河两岸景观提升》,促进城市治理与更新。
2018年我委从“规建管”一体化全流程考虑推进生态廊道的建设实施,继续加强与各区的沟通联系,与区水务、环保等部门共同对市内生态廊道建设进行实地调研和座谈,摸查广州生态廊道建设现状,并赴有关城市学习生态廊道建设实施先进经验;组织社区规划师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生态建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