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城市功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广州成功出让轨道交通用地14宗
在4月22日第51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记者从PG电子获悉,近年来,广州高度重视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做好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先行先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地质灾害防治、耕地保护等工作,守护广州“山水城田海”良好的自然本底,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广州还合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截至目前,广州已成功出让轨道交通用地14宗,用地面积188.87公顷,建筑面积484.85万平方米。
世界地球日宣传海报。(来源:广州日报)
守护良好自然本底 强化底线意识
有了2200多年历史的广州有着山水城田海并存的自然禀赋,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自然资源和历史文脉,构建美丽国土空间格局,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广州积极做好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先行先试工作。按照自然资源部在广州市开展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先行先试相关部署,广州市组织编制了《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送审稿),该规划经修改完善,目前部、省正在审查。《总体规划》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握广州“山水城田海”良好自然本底,强化底线意识,严格管护自然生态网络,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
耕地保护方面,在2019年开展的全省2018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中,广州耕地保有量为192.41万亩,对比目标任务超额34.58万亩,实际划定基本农田面积为135.17万亩,比目标任务增划0.87万亩,超额完成2018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相关任务,在考核中获一等奖。
与此同时,广州因为地质和气候的原因,地质灾害隐患分布点多面广,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近年来,广州市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截至2020年3月,共接报疑似地质灾害1057宗,出动应急调查5000余人次,灾情险情得到有效处置,全市未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
已成功出让轨道交通用地14宗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同时抓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作。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广州市土地消耗率(每增加1亿元GDP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从2011年的13.67公顷减少到2018年的8.29公顷,下降39.4%,土地节约集约水平显著提高。广州市2018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二位、全国第四位,建设用地地均GDP在全国仅有的3个建设用地地均GDP 高于1000万元/公顷的城市中排名第二位。
13号线槎头站综合体效果图。(来源:广州日报)
此外,广州还合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近几年,广州市成功出让轨道交通用地14宗,用地面积188.87公顷,建筑面积484.85万平方米。利用轨道交通存量的车辆段、停车场及站点设施用地进行综合开发,实施“地铁+物业”开发模式 ,合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打造轨道交通运输功能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机衔接的一体化建设项目,此举措既盘活了历史存量用地,又优化了城市功能布局,增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作者单位: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