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世界地球日,广州着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建设高水平轨道都市到2035年建成2000公里城市轨道
海珠湿地。通讯员供图
环市西路小学学生代表以“世界地球日”为题进行演讲。通讯员供图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白云 通讯员 穗规资宣
今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广州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围绕构建绿色低碳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提升自然资源固碳增汇能力等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引领建设生态优良、集约节约、高效有序的绿色低碳城市。其中,将构建由城际铁路、市域高快速地铁、城市轨道普线和常规公交深度融合的公交系统,建设高水平轨道都市。规划到2035年,在建成约2000公里城市轨道的基础上,实现市域“6080”客运目标,即市域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80%。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
在构建绿色低碳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方面,一要锚固重要生态空间,夯实生态系统碳汇基础。通过科学开展生态综合评估,综合考虑生态风险、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等。识别重要生态功能区,支撑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优化划定,锚固生态安全格局,保护森林、水系、湿地等重要自然生态资源,稳固生态系统碳汇本底。
二要保护农业空间,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并促进农业碳减排。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百万亩岭南新田园和都市农业公园,落实耕地保护。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适度规模经营、中低产田改造、农业机械化推广、节水灌溉、生态农业等紧密结合,改善耕地质量,降低农业生产的碳投入、碳排放。
三要构建紧凑布局、高效有序的城镇空间。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完善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化、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精细化布局中心城区功能,高水平打造南沙副中心,建设多个综合地区中心带动城镇圈协同发展,同时构建宜居生活圈促进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供给,促进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发展,提高城市生产生活碳效率。
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
绿色交通方面,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示,“以绿色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为抓手,推动交通领域碳减排、碳达峰。”首先,构建公交主导、步行(骑行)友好、绿色生态的交通体系。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以小街区、密路网的空间模式为主,打造有吸引力的步行交通网络。
其次,落实TOD理念,促进职住平衡。以公共交通可达性为依据,配置用地功能和开发规模,推进轨道交通站场综合开发利用,引导人口和就业岗位向轨道站点周边集聚,目前正在积极推动萝岗车辆段上盖、陈头岗停车场上盖等8个枢纽综合体开发项目,规划到2035年中心城区轨道站点800米覆盖人口80%。在城市存量更新中将轨道站点作为旧村更新的必要条件,利用职住平衡指标和交通承载力评估对城市更新的效果进行反馈,促进城市空间与交通的协同发展,保障90%的居民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
此外,精准调控空间供给,提升绿色交通竞争力。调控停车空间供给,周期性动态优化交通紧张地区的停车配建指标,对公共交通已能充分满足规划出行需求的地区鼓励商业、娱乐场所停车空间“零配建”。发展绿色货运,大力推广新能源物流车,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实现“桩随车布”。
其他亮点
●推进岭南传统降温智慧研究
持续开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自愿陈述;深化推进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的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试点工作。在永庆坊二期、中新知识城和海珠湿地三个示范的基础上,推进岭南传统降温智慧、立体绿化、冷质物料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通过被动式、基于自然的降温方案减少城市的制冷能耗和碳排放。
●推进湿地等生态系统修复
统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修复、农田生态系统修复、海岸带与近海岸线生态系统修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等系统生态修复,促进生态系统对碳循环的正效应,扩大植被覆盖面积,系统提升森林、湿地、农田、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固碳增汇能力。
小学生主题班会领略地球之美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G游戏试玩与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联合举办地球日主题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旨在增强青少年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激发他们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主题班会课上,在主讲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通过短片领略地球之美,了解与地球日有关的背景知识。课堂气氛热烈,有同学积极地向大家介绍百年来世界发生过的重大自然灾害,还有同学为世界地球日专门创作诗歌《世界地球齐守护》,呼吁大家一起保护地球。
本次宣传教育活动还包括儿童绘画大赛、主题演讲等。其中,儿童绘画大赛仅初赛阶段就收集到122幅画作,参赛学生涵盖一至六年级。复赛阶段,超23000人次参与网络投票,最终有30份作品脱颖而出,30位“小画家”获得“地球环保小卫士”荣誉称号。
另外,六年2班的叶殷彤作为学生代表,以“世界地球日”为题进行主题演讲,向同学们发出倡议,一起保护地球,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防治地质灾害 守护生命安全
据了解,广州已于4月15日进入2021年汛期,按照趋势预测,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形势依然严峻。对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多措并举、提前防范,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
4月15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召开全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暨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视频会议,邀请省地灾防治协会会长张建国对该局系统及技术支撑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各区组织对群测群防员进行培训,全市共开办相关培训14次,参与授课专家15名,受训人员996人次。
该局还组建12支由地灾防治专家、地勘单位技术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进村入户”科普宣讲队,深入村庄、社区和学校开展宣传活动,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和发放宣传手册逾2000份。另外,完成378处在册隐患点群测群防人员信息更新,并以100%比例进行电话复核,确保人员到位、职责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