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成77.86万亩 农民得实惠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市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77.86万亩,涉及从化、增城、白云、花都、番禺、南沙和黄埔等7个区,由省、市、区财政资金出支,主要建设路、渠等工程。高标准农田工作开展后,成效如下:
一是提升土地价值,提高农民收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前,农业生产设施相对不够完善,农用地租金水平普遍较低;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设施更完善,充分展示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景貌,极大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更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土地价值提升了,农用地租金水平显著提高,如番禺区石楼镇项目地块租金每亩提高500-1000元,其中南派村租金最大由800元/亩增加到2600元/亩。
二是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提升流转效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前,部分农业产品需二次运输方能转运外销,既增加农户运输成本也降低了农产品流转效率;实施后,实际建成(改造)并通过验收田间道、机耕路等道路1563千米,农田机耕道路运输网络基本构建完成,一般农业运输车辆基本能够实现农田装载外销,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农产品流转效率。
三是提高农田排灌能力,促进生态协调。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路网、渠网更加完善,实际建成(改造)并通过验收排灌渠1115千米,项目区基本形成了“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物能运”的标准农田格局,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危害,减少了水土流失,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形成了“田、水、林、路、渠”的合理布局,有效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对比图